藏传佛教最早传入青海_雪域文化_北京东城宗喀藏医诊所-神奇的藏医藏药


雪域文化

藏传佛教最早传入青海

时间:2015-07-06  点击:147

  青海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区。早在东汉末年,青海东部湟水河谷地区已有僧人活动,并建有佛塔。唐代,随着唐文成、金城公主进藏和吐蕃势力东渐,佛教由内地和吐蕃两个渠道不断传入青海。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达磨赞普禁佛,西藏部分僧人避居青海,延续佛教律仪,使青海成为西藏佛教后弘的发祥地。公元11世纪后,藏传佛教宁玛、噶丹、萨迦、噶举、觉囊诸派相继形成,藏传佛教进入空前的活跃时期,青海是藏传佛教再度弘传的重要基地。元代,随着大元帝师八思巴的活动,萨迦派大量传入青海,同时觉囊派传入果洛藏区,不少宁玛派寺院亦在此时形成。明王朝沿袭元制,仍以支持藏传佛教为安藏方略,在青海兴建瞿县寺、结古寺等,以为明朝联贯青海其它地区和西藏等地的纽带。明永乐年间,宗喀巴创立格鲁派,青海为格鲁派之源。

  明万历年间,第三世达赖喇嘛两次来青海活动,使该派迅速在青海传播,著名的塔尔寺形成,并经青海东科尔等活佛的传教活动,格鲁派从青海起步,次第传入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形成后来蒙古族普遍信奉格鲁派的格局。明末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从新疆率部入据青海,以青海为基地,击败康藏格鲁派的对立势力,支持格鲁派取得宗教上的统治地位,建立噶丹颇章政权,格鲁派进一步在青海传播,佑宁、东科、广惠、德千寺等格鲁派大寺先后新建,并有不少他派寺院改宗格鲁派。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清廷根据年羹尧《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建议,曾限制青海藏传佛教的发展,规定各寺“房舍不得超过二百间,喇嘛多者三百人,少者十数人”,每年派遗官员稽查两次,青海藏传佛教一度出现萧条景象。但清朝镇压罗卜藏丹津,旨在削弱蒙古敌对势力,其尊崇藏传佛教的基本政策并未改变,不久有关规定即成一纸空文,湟北各被毁寺院相继修复,原有寺院继续扩建发展。

  乾隆年间,西藏地方经过行政体制改革,确立以七世达赖为首的格鲁派政教合一统治,再次促进了格鲁派的发展,青海又出现了拉加、都兰寺等一大批格鲁派寺院,原有寺院规模进一步扩大。清末,全省藏传佛教寺院的派属、类型、布局等基本定型。民国时期主要是修葺和护建,也在偏远的牧眍兴建了一些寺院,一般规模较小,最大的有兴海县赛宗寺等。公元20世纪50年代,随着本省经济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的改善,各教派寺院一度呈发展趋势。公元1958年后,除塔尔寺等少数寺院外,全省绝大多数寺院关闭,僧侣还欲。公元1962年西北民族工作会议后,全省约80座寺院恢复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多数寺院被毁。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绝大多数原有寺院相继修复,并新建10余座寺院,宗教活动转入正常。

北京东城宗喀藏医诊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天下行

宗喀藏医门诊

主治范围

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疾病、肝胆疾病、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脑萎缩、脑梗塞、脑血栓、脑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偏瘫等;消化系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肝胆疾病:慢性肝炎、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胆囊炎、胆结石等,尤其对乙型肝炎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呼吸系统:急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病等;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皮肤病:牛皮癣、湿疹等;泌尿生殖系统: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症及妇科病疑难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