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学“因果”理论_神圣的藏医药_北京东城宗喀藏医诊所-神奇的藏医藏药


神圣的藏医药

藏医药学“因果”理论

时间:2015-07-04  点击:195

  1、藏医药学“因果”理论

  宇宙中存在的万事万物,在时空巨轮的轨迹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事物的产生、发展和转化无时无刻都无不遵循着“成、住、坏、空”这一自然法则。各种事物不停的沿着“产生、发展、衰败、毁灭、转化”的轮印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在促铸因素(业)的作用下,早已过往的陈旧事物灭空后转为能态,而又依所产生的能量,转化成斩的新事物,依照此态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万物就这样相互转化,流转不息。普天下“诸法成自因, 无因不生果”。

  藏医药学《论述部》中:“内乱所生症候显杂状,繁而数多痛楚刺躯体,细述每症每状不能及,故而病症会因此结述,诸病总因归结唯有一,未知无我之理陷无明,似如飞禽虽在虚空中,自体身影不离空中身,众生虽以安生过活之,身具无明疾患难断离,疏因无明遮障中所生,贪欲嗔恨愚痴三毒中,生成隆赤培根三因素”。藏医学中认为人们无始以来永无停息的辛苦劳作,突入奇来的情感纠葛,健康不保的病痛来袭,无期而至的死亡痛苦均为人们蒙蔽于黑暗“无明”当中的原因。“无明”为诸苦根源,是人们无法永葆健康的总的根因。无明使得人们对万事万物有了无限的执着,然而追求事物绝不会一帆风顺,在挫折中产生了对彼者的嗔怒,这样的情绪更使人思维紊乱,混沌一片,愚痴如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维、情感的郁压不解,心负重荷,就会使调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理运转系统,三因盛衰不齐,调制失衡,各脏腑功能失常,机体产生疾病。

  2、藏医药功能学说“三因”

  (一)、三因

  在平衡状态下“三因”是保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功能基础。藏语分别称为“隆”、“ 赤巴”、“ 培根”。人体生命活动时的动能、热能等皆来源于三因。

  “隆”即具有气、风属性,主要行于脑髓、心、肺、骨骼等。主导人体活动的动力,司呼吸、循环、感觉、运动等。

  “赤巴"即具有火的属性,主要位于肝、胆、小肠和血液等。 主导人体处于恒温的热能,司消化、吸收等。

  “培根"即具有水、土的属性,主要位于脾、胃、膀胱等。主导体液平衡,司水分代谢等。 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因虽然温凉各异,各司其职,但三者之间并非孤立相悖,而是相互之间相生相克,相互依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 三因的分类及特性

  “隆”有五种分类即位于脑部的维命隆、位于胸部的上行隆、位于心脏的遍行隆、位于胃部的似火隆和位于下腹的下泄隆。其特性为粗、轻、寒、微、硬、移六种。

  “赤巴"有五种分类即位于小肠的能消赤巴、位于肝脏的润色赤巴、位于心脏的能作赤巴、位于眼部的能视赤巴、位于表肤的明色赤巴。其特性为腻、锐、热、轻、臭、泻湿七种。

  “培根"有五种分类即位于胸部的能依培根、位于未消之腑的能化培根、位于舌部的能味培根、位于头部的能足培根、位于各关节部的能合培根。其特性为腻、凉、重、钝、柔、稳、粘七种性质。

  (三)、 三因平横失调的影响因素

  《四部医典》中论述,病症引发的诱因有四,分别为时节、外邪、饮食、起居四种。时节时云:晚春“隆”聚,夏日发,秋季温热内收敛;夏日“赤巴”聚,秋季盛热发,初冬干寒赤巴平;隆冬“培根”聚,春时发,晚春平。饮食时述:饮食如多食味苦走血者多发隆病,所食性轻无润下作用,感刺激者均可引发隆病;多食用腻肉油脂可引发赤巴病;多食味甘,寒凉饮品可引起培根病等等。又有:“诱因不导病果不生”之说。人们虽 “三毒” 居身,“三因”扰体,但如果因时因地,顺时顺境,节欲节食,就可以做到体健神盈,延年益寿。

  3、藏医药学躯体七大物质及三种排泄物

  七大物质分别为胃中乳糜、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液。乳糜为胃腑中存在的食物精华,是食物转化为人体所能吸收的微细成份。藏医学中称胃腑为一身之“沃田”,收纳后天的水谷营养并通过血液将乳糜精华送达全身脏腑组织,滋养运转。在胃腑中通过“三火”分化乳糜分为精糟两物,“精”者促长之营养,“糟”者污浊之排物。通常脏腑之疾多为精糟不化,糟痰入血滞郁于清窍络道,经久瘀滞,患为疾痛。七大物质中 肌肉如围墙,脂肪润筋骨,骨骼成支架,骨髓能生精,精成繁衍种。三种排泄物为汗液、尿液、粪便。在健康状态下七大物质和三因之间相互保持着协调,使躯体功能趋于平衡健康。这种动态平衡一旦在一种或几种因素的诱扰下失去相互制约与依辅,躯体就会产生各种疾患。

  4、藏医药“五元”学说——

  (一)、“五元”的哲学范畴

  藏医学认为宇宙万物皆有同元之源,广阔无边的物质世界的完整形成源于“五元”即土、水、火、风、空。藏族先哲对于光怪陆离的器世界的构成也都借以“五元”学说来加以阐释。五元既是万物的基本物质构成元素又是其功能概括。

  “五元”学说不同于其他传统学说的优点就是五元理论将无形意识与有形物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风”元素的动能属性,将人的意识与躯体合为一体,并成为人类潜在能量的源泉。

  五源学说是藏医药学物质理论体系的纲要,在藏医药理论中,“土”元为土的属性,有坚固和成形的功能;“水”元为水的属性,有滋养、润下聚拢的功能;“火”元为火的属性,有保持体温,促进成熟的功能;“风”元为气的属性,有机体运动、输送血液的功能;“空”元为空的属性,有对机体的存在、增长提供立体位置的功能。

  五元学说贯穿于藏医药学的始终《四部医典》后续部中就有“众生躯体由五元形成,疾病由五元引发,药物性能由五元决定,…”的阐述。

  (二)、“五元”的生理应用

  五元是宫内胚胎生长发育的能量源泉“五元”理论在藏医胚胎学领域应用更为广泛。藏医认为人体最初形成的基本物质来源于父精母血,在胚胎时期来源于父亲的“精”和母亲的“血”中如五元不俱全,精血就不能结合成胎。此时如缺土元,精血相溶而不能成形、凝固;如缺乏水元,精血只能变成软而浊的血肉团;如缺乏火元,胚胎不能分裂成熟;如缺乏风元,胚胎不能变大生长;如缺乏空元,胚胎没有生长发育的空间。

  但如精血“五元”俱合,胚胎发育时就为胎儿的生长提供能量。依五源各自的属性生化成人体的不同器官组织。《四部医典》中:土元生化和发育成肌肉、骨、鼻和嗅觉;水元生化和发育为血、舌及味觉;火元生化和发育为眼睛,产生体温、肤色及视觉;风元化生和发育为气息和皮肤的触觉;空元化生和发育为耳窍、听觉。

  (三)、体脉行五元

  藏医学中将有形的体脉分为白脉(神经)和黑脉(动脉和静脉)两种。白脉主要属水、土、风性,通过风的传导,水、土元在脉路中交换流通;黑脉属火性,是火元主要流通的脉路。通过脉路五源与脏腑构成密切的关系。心、小肠属空元之脏腑;肺、大肠属风元之脏腑;肝胆属火元之脏腑;脾胃属土元之脏腑;肾、膀胱属水元之脏腑。在脏腑功能失衡时,要以药物的性味五元属性来增减补泄五脏六腑的元素平衡,恢复其正常功能。

  (四)、五元合均生药性

  在药物生成中土元为药物生长之所处;水元为药物生长的溶湿基质;火元是药物生长的热能;风元为药物生长的动力;空元为药物生长发育的空间,五元缺一不可,否则药物不能生长发育,腐坏没有药物活性。药物所具有的六种味感即甘、酸、咸、苦、辣、辛,亦由五元合成。土、水生甘味;火、土生酸味;水、火生咸味;水、风生苦味;火、风生辣味;土、风生辛味。土元偏盛者药物性重、稳、钝、柔、腻,有坚固肢体,增强体格,固形塑形,主调隆症;水元偏盛药物性稀、凉、重、钝、腻、柔绵,有滋润和韧化机体的的作用,主调赤巴症;火元偏盛的药物属热、干、糙、轻、腻,有保持体温、乳化饮食,明目等作用,主调培根症;风元偏盛的药物性轻、动、寒、糙、涩、干,有坚实机体,促进循环,输送精华等作用,主调培根、赤巴二合症;空元偏盛的药物性空、虚,有为机体住纳留置的作用,主调隆、赤巴、培根聚合症。五元与药物,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等的生理、病理有极其及紧密的联系。







北京东城宗喀藏医诊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天下行

宗喀藏医门诊

主治范围

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疾病、肝胆疾病、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脑萎缩、脑梗塞、脑血栓、脑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偏瘫等;消化系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肝胆疾病:慢性肝炎、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胆囊炎、胆结石等,尤其对乙型肝炎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呼吸系统:急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病等;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皮肤病:牛皮癣、湿疹等;泌尿生殖系统: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症及妇科病疑难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