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藏医药学秘籍_藏医之德_北京东城宗喀藏医诊所-神奇的藏医藏药


藏医之德

宗喀藏医药学秘籍

时间:2015-07-16  点击:170
       藏医学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传承严密,理论严谨,绿色自然,疗效显著被越来越的人们所选择。进而依然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佼佼者。在新的形式下,在古都北京,藏医药以一种新的面孔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是对千年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与发扬。
600年前藏医药已在北京   生根发芽
       在我国清朝时代藏地与汉地之间已经有很频繁的文化交往。乾隆、雍正时期藏地大德高僧陆续被清廷引请,将藏传大乘佛法传予清朝皇宫。随着清代朝廷达官贵人对藏传佛教的信奉,清朝政府在北京城内建起了道场庙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格鲁派(黄教)寺院雍和宫。雍和宫作为藏汉文化交流的枢纽,可谓新型交融文化的培育园地。藏地医学在内的“十明文化”在清朝的高级人群中得到了极大的弘扬。随着高原文化在这里不断的扩展,利益于普通民众的藏医药学,首当其冲的成为人们渴求与赞扬的对象。所以,当时在北京城中的格鲁派(黄教)寺院雍和宫中除了设置内学、因明学等佛教学院外还建立有专门的藏医药学院。雍和宫藏经阁内收置有完整的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的书籍和印板。
       据可靠的历史资料记载清朝时期,雍和宫内约有600多名格鲁派僧人。在藏传佛教传承中,僧侣辩经获得格西学位者都要博览佛学、因明、医学等内的十明经典学科。所以藏医学在京都已广受青睐。
       治病救人,造福百姓是出家僧侣的善举之根本,所以当时僧侣们应用藏药救助民众以疾苦之中的场景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当时的藏医学的脉系在京都的传承未曾灭断。
       在这六百年间藏医在京都北京虽已落脚生根但未能全面的推广有诸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的原因是继承者研习藏医药经典要完全具备经典中医德内容的要求即品德高尚,观念朴实,行医严谨,心怀慈悲等。对一些口传秘要和经典秘方的传授对接受者的医术和品德有严谨的考核,具备良好的根基才能如愿传得。 如果弟子或学生条件不具备,宁肯让秘籍失传也不会轻易传授。       
       尤其是秘方类,在当时大师和名医们除了公开使用普通的药方外还精心保留有自己一生总结研炼而成的秘方,这些秘要药方基本不外传。只有对深入临床、精心研究挖掘医学理论并能掌握天文历算、能单独采集药材、泡制、研制等技能,另不贪财,心念六道众生之苦痛的优等学子才被认可接纳并传授秘方秘籍,传承医典,继续延续积德行善之举。
       另外清朝时期由于藏药的采集需要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所以原料的收集路途遥远运输一次较为困难,而且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工艺复杂人工产量不多,且遵循随缘就医,患者仅限寺院的僧侣和官员,因此对外推广受到很大的局限。
北京百年藏医药学的传承者宗喀门诊
       现今宗喀藏医门诊坐落于北京格鲁派寺院雍和宫毗邻有16年余载,虽然未有命名关系,但因缘之事其能言说!每每雍和宫的香烟缭绕,佛经轰鸣时宗喀门诊犹如膝下心子,静闻而卧,犹如吸纳、谛听百年延续的医脉传承。可喜的是我们真正延承获得了百年珍藏于雍和宫药师佛殿内的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的原版书籍。成为因缘而合的继承北京百年藏医药学法脉的传承者。此刻我们欢呼雀跃,高呼吉祥!内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今后我们在雍和宫药师佛光辉的无私照耀下,如往稳居于可爱的首都北京,继承和发扬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华医学文化。我们严格按照藏医学理论,严守藏医先辈的教导,将其中华瑰宝继续传承下去,造福人类。

北京东城宗喀藏医诊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天下行

宗喀藏医门诊

主治范围

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疾病、肝胆疾病、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脑萎缩、脑梗塞、脑血栓、脑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偏瘫等;消化系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肝胆疾病:慢性肝炎、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胆囊炎、胆结石等,尤其对乙型肝炎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呼吸系统:急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病等;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皮肤病:牛皮癣、湿疹等;泌尿生殖系统: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症及妇科病疑难症等。